在日常生活中,手部麻木和疼痛的现象十分常见。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深入了解腕管综合征这一常见病症,同时介绍手足踝外科采用的改良微创小切口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大切口治疗所具有的优势。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到压迫,引起周围神经疼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第1-4指麻木、胀痛(尤其夜间疼痛明显甚至影响睡眠)、无力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神经长时间受压,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大鱼际肌肉的进行性萎缩以至无法完成手部精细动作的情况。
腕管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 10%,多发于30-60岁的女性,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神经卡压综合征,轻症的CTS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制动、理疗等方式保守治疗。然而,很多患者往往对此疾病不重视,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规范的治疗,进而导致症状加重,只能通过手术来解决。
45岁的李女士是一位手工作业工人,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使用双手。近1年来,频繁感到双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桡侧出现麻木和刺痛感,尤其是在夜间,胀痛感加剧,影响睡眠,症状持续且逐渐明显的她来到市中心医院手足踝外科门诊就诊。
接诊患者后,手足踝外科主任王晓永、主治医生王宇驰根据详细的查体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患者为双侧腕管综合征(CTS),迅速制定了采取改良微创切口的手术方案。
按照传统手术方式,需沿腕部直达手掌中段将手掌根部切开、松解卡压神经的韧带,恢复神经功能。创口长约8-10cm,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且术后局部极易形成疤痕,切口处经常触碰摩擦,不但影响美观,更会出现瘢痕性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导致治疗效果减半。
传统术式切口
手足踝外科改良微创方式给患者带来一劳永逸的“福音”:在王晓永主任及王宇驰主治医生的精细操作下,仅在腕远端采取不到2cm小切口,全程手术即使双侧也可在局麻下进行,在沿切口内暴露正中神经,沿神经表面向远端走行并充分松解、完全切开腕横韧带直至手掌鱼际处卡压部分,表面仍然是小切口,深层却已得到充分减压。此手术十分考验医生的手感与经验操作,通过器械与手指的不断钝性探查、锐性切开的相互配合,可以避免血管神经的副损伤,单侧手术在十余分钟便顺利完成。
术前规划以及术后手术切口展示
小切口愈合后术区瘢痕不明显,能有效避免掌根部功能区的疤痕不适,并且在直视下凭器械不断探查,可确保神经全程的充分松解,保障手术效果。术后当晚,患者胀麻现象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铁岭市中心医院手足踝外科团队将持续深耕于手足踝外科、运动医学以及四肢骨折疾病等领域,作为辽北地区唯一的将手足踝外科和四肢骨折整合于一身的特色科室,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断精进技术、积极探索,为辽北地区手足踝及四肢骨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为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更精准的保障。
供稿:手足外科 王宇驰
编审: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