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从西藏回来后就想把自己在西藏的感受写下来,可是心里装了太多,反倒不知从何说起了。时间久了,就没有写的欲望了。前几天同几个去过西藏的朋友聊天,发现每个人对西藏的关注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其实西藏就是西藏,只是看西藏的人各有偏好,又带着不同的情感色彩,所以感受也不同,正所谓“风月无古今,情怀各浅深”。前藏,所到之处,遍地都是汉人。饭店是四川人开的,开车的也多半是四川和甘肃人。藏民也蛮喜欢吃川菜的,他们的生活很悠闲。六月的拉萨,七点来钟天才会亮,晚上十点多才会黑天。后藏?似乎后藏更接近我心中的西藏:几十里没有人烟,笔直的路通向天边,路和天在远处相接,交融在一起,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头上湛蓝湛蓝的天空,飘着三三两两的大块的棉花糖似的云朵,云朵很低,离开了天空,在人的头上,仿佛触手可及,人和云、天、大地交汇在远处。回望西藏,想写的不是恢弘的布达拉宫,不是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等身像的大小昭寺,不是条带状镶嵌于山脉的羊卓雍措,更不是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或玛吉阿米的青稞酒。
知道会有高原反应,但不知道有多难挨。最早感知的是,干燥。虽说已经在住所放置了湿化器并在地上淋了水,但鼻子、嘴仍是着火一般,又不能多喝水,因为胸闷、心悸、乏力也随之出现了。瘫软在床上,能感觉到头越来越沉,越来越胀,起初还和同事开玩笑:“要真脑出血了,咱家老大能来给咱手术不?”同事道:“必须不能,他怕晒黑。”后来只有简单的对话:“明天买票回去不?”“回去,不行了。”时睡时醒,天开始放亮,昨天好象很久远,一切都很模糊。布宫如同北京长城一样,是必去之地,可是想到烈日、石阶,心里便发怵,盘算着能到达白宫就知足,不想竟能到达红宫,俯视拉萨。与布宫精美的壁画,精细的法器相比更让我欣喜的是,我挑战了自己并战胜了自己。人生好似一次旅行,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的美好而辽阔。
由日喀则返回拉萨住处的当晚,听说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一辆去日喀则的旅游车跌落山崖,车上17人无一生还。沉默了许久,脑海里出现的是途中经过的那个天葬台——一个小山丘上,用石头垒成的圆圈,中央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块,旁边立着一根高高的木竿,上面挂满了五色经幡。天葬这种古老的葬礼,在藏地不是人人可以享有的,天葬意味着逝者将升入天堂,免受轮回之苦,所以要求逝者生前品行端正,健康终老,不能病势或意外去世。说到这,想起康德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够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
一次旅行,一次修行。有人说想起西藏,想起那干净的天空、明媚的阳光,心也变得纯净。我却觉得心纯净了,哪的天空都干净,哪的阳光都明媚。
神经外科一病房孙 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