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闫大爷在我院内分泌科二病房度过了人生最后的36天,在抢救无效老人离世后,30多位患者家属悲伤之余的第一件事,是站起身来集体给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鞠躬致谢。虽然最终老人没能逃脱死神的魔爪,但患者家属对于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还是发自肺腑的感激。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这一举动着实温暖了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心。
事情要从两个月前说起,4月18日,闫大爷以肺肿物为诊断收入院,入院时老人儿女再三嘱咐我们:本人不知道实际情况,请一定帮忙做好“保密”工作。绝大多数没有治疗意义的肿瘤晚期患者家属都会善意地隐瞒病情,选择一个氛围比较轻松的科室让病人没有负担的度过余生,这样的情况经常遇到,大家也都很理解和配合。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的病情起起落落,最后的结局我们都会预料到,但闫大爷和他的子女却在众多的肿瘤晚期患者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入院的第一天,那时候老人神志还很清楚,办完住院后就在儿女的陪同下做检查去了。那天上午共收治了11位患者,大家一直忙到一点钟才顾得上吃饭,正巧这时候大爷做完检查回来找我们输液,看到我们才吃上中饭,老人慈祥地笑了笑,摆摆手说:“娃娃们吃饭呢,不着急,吃完再扎!”护士赶紧起来说:“没事,大爷,先给你扎,扎完再吃”,大爷连忙摇摇头说:“不急不急,我走得有点累了,让我歇歇再扎吧,扎的时候我叫你们”,大爷说完转身就走了。其实我们懂,大爷这样说是想让我们把饭吃完,大家心里一阵感动,大爷这样的心疼我们,真是太暖心了,大家都觉得有这么一个大家长,家教肯定特别的好。果然,在以后住院的日子里,这一家子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们学习的典范。每一次我们去查房或输液,大爷都会马上把口罩带上,他说自己有肺部疾病,咳嗽可能会传染给别人,所以让儿女买了很多的口罩,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朋友、家属去探望,他总是第一时间把口罩带上;每天晚上输完液或临时有事找护士,他从来不按呼叫器,都是让家属来到护士站说明情况,原因是时间太晚了,呼叫器铃声会打扰其他患者休息;大爷发烧,每次量完体温,都把体温计用水洗干净再送回来,尽管我们告诉他,体温计用后我们会消毒的,可是他们依然这么做。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体现了这一家子的善良,对人对事的态度无一不感染着我们,大家也越来越喜欢这一家人,医患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
可是,再善良的人也会有那么一天。大爷的癌细胞慢慢转移到全身各处,老人一点一点不会说话,不会活动,每天仅靠营养液维持生命, 5月24日晚上,老人停止了心跳。值班的宋彬彬医生和吴迪护士依然在抢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家人们一直围跪在床旁,低声的哭泣着,老人的外孙一遍一遍地呼唤着:“姥爷,你回来……你回来……”可是,回天乏术,暖心的老人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悲伤之余,30多位家属第一件事是集体站起身来,深深地给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鞠了一躬。吴迪护士回忆说:“上班6年了,头一回遇到这种场面,真受不了,感觉自己特别没有用,唉……”没有办法,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可以坚信人定胜天,但在疾病与死亡面前,人还是那么的渺小,尽管全力以赴,却依然无力回天。
几天后,大爷的外孙来办手续,给我们带来了水果和锦旗,感谢这段时间来对老人的照顾。其实他们不知道,大爷和他家人们的文化素养、思想境界或者说是生活态度更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学习爱、学习善,学习做一个凡事为他人着想,懂得感恩的人,怀着感恩的情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充实,更加值得被别人尊重。
内分泌科二病房 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