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秋高气爽、虾肥蟹黄的时候,也是痛风的高发季节,了解并预防痛风是关键所在!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患者不到1%,是体内酶缺陷所致,大多数原因不明,临床上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继发痛风可由肾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原因引起,痛风为其并发症。以春秋季节发病最多。发病前多无发病征兆,仅少数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不适。典型发作的病人,在急性期起病急,多数在午夜痛醒,状如刀绞样剧痛,甚至不能忍受被单覆盖和周围震动。多数以脚大拇趾的跖趾关节红、肿、热、痛为多见,边界清楚,有明显触痛。多数患者在初次发病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间歇期的长短差异很大,随病程进展会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则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发生的典型部位在耳轮,还有拇趾、指腕、肘膝等处,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痛风石发生在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的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此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尤其是长期痛风结节的患者,约有1/3有肾脏损害。
诊断:
中年以上男性肥胖者,有突发的反复发作的单个跖趾、跗趾、踝等关节红肿剧痛,应首先考虑为痛风性关节炎。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明显效果者可诊断为痛风。或者滑囊液及(或)滑膜活检发现尿酸盐结晶者即可确诊。
治疗:
治疗痛风的目的是:
1、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2、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3、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伤。
一、一般治疗: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以下饮食原则: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1g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
5、大量喝水,每日应喝水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6、少吃盐,每日应该限制在2-5g以内。
7、禁酒。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
8、限制嘌呤摄入。痛风病人应该多吃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中嘌呤食物:肉类、豆类、海鲜;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香菇、紫菜、动物内脏、鱼类。
9、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暂缓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痛风。如已使用降尿酸药物,则不宜停用或改变剂量。
三、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预防急性发作,降低血尿酸,减少痛风石形成及预防肾功能损害为主。降尿酸药物分两类:
(1)、促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龙等。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等。
痛风患者若不能早期诊断,正规治疗,最终会累及肾脏造成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而危及生命。在目前尚无条件进行大规模血尿酸检测的情况下,至少应对下列人员进行血尿酸的常规检测:
(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
(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
(3)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病人。
(4)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
(5)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单关节炎发作为特征。
(6)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病人。
(7)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
(8)长期嗜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以上的人。
凡属于以上所列情况中任何一项的人,均应主动去医院做有关痛风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要等到已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后才去求医。如果首次检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轻易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后应定期复查,这样可使痛风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
血液风湿免疫科 刘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