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也是国际爱耳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耳部健康几乎已经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借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耳部疾病,预防从初级开始。
做为一名耳鼻喉科的护士,可以说经常能够接触到一些耳鸣、耳聋、中耳炎等耳病患者,这些年来,耳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已经发现25左右岁的年轻人患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几率也在提高,所以请保护您的耳朵,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注意、呵护有关耳朵的细节,就一定会让你拥有一对健康的耳朵,享有健康的听力。
儿童篇:爱耳护耳从孩子做起
保护听力要从平时小事做起,从孩子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耳卫生习惯。专家指出,首先要注意宝宝的耳朵卫生,像洗脸一样重视洗耳。由于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部环境,接受风沙、尘埃与空气的“洗礼”。特别是婴儿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污垢。家长可先将少许宝宝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揉搓宝宝耳后和耳郭,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拭,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黏膜受伤。孩子长大后,应养成洗脸时洗耳的习惯,家长要随时检查与督促。
有一些家长将耳垢与鼻涕、眼屎等一样看成废物,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耳垢有一定生理功能,遇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黏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抑制细菌的孳生和繁殖,是鼓膜与外耳道的“守护者”。同时,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联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很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其实,耳垢可随宝宝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如果分泌物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此时,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孩子。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使用耳机,一是耳机所发出的声频紧挨耳部,分贝一般较高;二是过度使用耳机会给耳部带来强烈的内外双侧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耳朵发育。
青年篇:耳鸣正在困扰年轻人
有资料统计显示:中国1.3亿的耳鸣患者中,将近1亿患者为中、青年人,而且,目前耳鸣发病的趋势正向更加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另据有关耳鼻喉科专家介绍,如今到医院就诊的耳鸣患者以年轻人居多,而且收入都不低。专家在经过诊断后,这些白领耳鸣患者很多都不是病理性耳鸣,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的。
专家指出,耳鸣现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至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耳鸣的方法。且耳鸣的成因很复杂,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几乎任何可引起耳疾的原因都可导致耳鸣症状出现。也许可能仅由于一小片耵聍(耳屎)接触到鼓膜而引起耳鸣,但也可能是由于—个位于听神经的肿瘤而导致。其他如耳硬化症(一种发生于中耳听小骨的疾病)、耳毒性药物中毒、噪声等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另外,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加重耳鸣症状。比如夜里长期喝咖啡、饮酒、抽烟等。呵护耳朵,有太多的生活细节需要注意。
医生建议:
1、避免长时间待在太嘈杂的地方,如歌厅、迪厅、演艺酒吧。
2.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要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
3.耳朵发炎或耳鸣,要立刻看医生。
4.用耳机听CD、MP3等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高,时间别太长。
5.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
6.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游泳时要用防水耳塞。专家呼吁,学会放松自己,不要让这种不是病的病成为你的心病。
老年篇:健康听力,幸福晚年生活
人到老年,机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听觉器官也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老化。人到60岁左右,大约有30%会对高频的尖细声产生听力困难,到了80岁左右,50~70%的老人高频听力损失达到50~70分贝。怎样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呢?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可使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血小板相互粘着,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和软化红细胞,从而有助于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要戒除烟酒。
3.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为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因此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也应当慎重用以上类型药物。
4.避免噪音的接触。耳朵长时间接触噪音可导致噪音性耳聋,强烈的噪音对耳朵听力损失会更大,应远离噪音,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听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听觉疲劳。
5.经常按摩耳朵。可促使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6.不要随便掏耳朵。俗话说“耳不掏不聋”有一定道理,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一些有这类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积极治疗这类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耳朵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保护它们我们责无旁贷,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爱我们的人。
李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