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盛红晶,内分泌科医生,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临床内分泌科工作15年,擅长对糖尿病分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垂体、肾上腺、性腺相关疾病的诊治。曾在《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当代医药》、《中国乡村医生》杂志发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Ⅱ型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分析》等论文。
有人说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让北方更具季节魅力,可时值春夏交替的当下,似乎人们也没能感受到纯正的夏季味道。一大清早雷雨交加,医院大厅里满是就诊患者,头发上还残留着未来得及擦干的雨水,张望急切的表情不分遥远乡镇里的古朴面容还是城市里的时尚达人。
这座拥有近五十年历史的医院里,每个科室至少也要有20名以上的医务人员,可像盛红晶所在的全部由娘子军组成的内分泌病房却仅此一家。内分泌病房独立地坐落于医院主楼之外,三层楼16个病房每天穿梭着女医务工作者们忙碌的脚步,盛红晶作为其中一员也不乏除外,约定的三次会面均因为忙碌而取消。看着她疲倦的背影和经过一夜忙碌后没有修饰的面孔,查房、下医嘱、接待复诊患者、早间空腹血糖测定后的结果,随后又忙不迭修地再一次回病房收集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资料,整个办公室持续在这种节奏中运行着。尽管盛红晶时不时回身抛给我一句:“别急,等我一会儿!”尽管她脸上温和的微笑始终没有退却过。
盛红晶出生于七十年代,有人说: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女孩不是不够叛逆,而是没有叛逆的勇气。可她不是,从小温顺乖巧的盛红晶,成长的道路如溪水般清澈地缓缓流淌,从子承父业走进医学院校到顺理成章成为一名职业医生,十几年她始终如缕微风般关照着身边的人。她看似平凡,却隐含在骨子里一份独到的“倔犟”,不经意的谈笑间流露出与这个时代有些渐行渐远的品性。时至今日她很少对青春怀有太多的眷恋和追溯,她喜欢活在当下,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并因此而感到幸福。“我从来没有过遥远的梦想,我喜欢做些容易实现的事情。比如为我的病人解决些困难、带着儿子去看场电影、为妈妈安排一次旅行,这些就是我的幸福!”“现在真的很忙,最多一天曾收治9个病人,同时负责病房20多名患者,等处理好工作回家常常已经七八点钟,手写病志时会写到后半夜,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必须把计划的事情在安排好的时间内完成。”
如今盛红晶接触最多的糖尿病患者几乎像家人般和她保持着联系,从住院到出院到复诊都要第一时间找到她,她用自己超大的“内存空间”为每一个病人建立了档案,谈起谁便会立刻想起他的病情和近一次的检验结果。尽管她搪塞说“这不算什么,每一个医生都会这样,治病救人,光治病不行,重要的是救人,救人就要从心里彻底地救,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沟通常常重于治疗!”盛红晶为这个看似简单的观点倾注了太多的心思,对待不同的患者她有不同的沟通方式,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领导到百姓,她的最终目的是取得信任,顺利地施治。“可能是我给病人的感觉有些年轻,起初收治的病人常常对我有些不信任,但他们是来求医的,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之后为他们在身心上同时减轻痛苦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对待老年人我常陪他们话话家常,聊聊病情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只要真诚地对待别人,自然就会取得信任了。”
内分泌病房的病人以糖尿病为主,几经反复的住院有很多患者经过了科室所有医生的治疗,这里没有医术好坏之分,大家互相交流着某某患者的病情和近一年的发展情况,似乎每一位患者的康复都凝聚了这个娘子军团队的综合力量。说到这里盛红晶变得神采奕奕,毕竟团队力量产生的成就感远远要比个体力量更为浓烈。“其实我们内分泌人的目标很简单——要让每一个糖尿病病人成为半个糖尿病医生!现在进行的不过是一个小环节而已!”要让每一个糖尿病病人成为半个糖尿病医生,这也许是内分泌人一个坚守的信念,正如盛红晶所说,教会了个体就等于教会了群体,她们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时下里糖尿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发病年龄范围逐渐波及到青少年,曾经有一名十四岁的女孩,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住院,接诊时已经神志不清。想起那个正处花季的女孩,盛红晶回忆说:“当时我只和她的父母说了一句话‘把孩子交给我吧!’面对女孩,医生的职责提醒我一定要把她救过来,经过家属的配合,我们医护人员积极有序的抢救,最终女孩转危为安。其实糖尿病没那么可怕,即使发病在这么年轻的女孩身上,只要我们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就能让她和正常的人一样生活。现在女孩仍和我保持着联系,你说还有什么能比挽救一条生命更让自己有价值感?”她的话语间总能流露出一种坚定,这种坚定无论是用在治病救人,还是用在自己的生活上,都成就了她内心理想的收获。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面对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这一残酷事实,内分泌人能够做到的是在尽可能地保证患者有效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生命,盛红晶说她们身上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有为人医者的健康形象。当然,这也让她个人在从事多年该项工作中如获至宝——养成一系列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我们若没有标准的体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就难以取得信任更别谈说服力了!”她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影响到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谈话间她仍时不时接听患者的咨询电话,“空腹,餐后,减四个单位吧……”一系列的专业术语,在舒缓的语速中解答,电话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手心。
忙碌的工作让盛红晶几乎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和家庭,她很少去做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喝咖啡无外乎为了提神,所以煮咖啡就没那个必要了。读杂志看新闻为了了解时事,读小说就不必了!”她这样的理论让我事先准备的问题临时删减了很多,原本以为每个女人都会有些浪漫和感性的情结,可她的确对那些感性路途中收获的“意外风景”不太在意。她注重简约而实效的生活方式,因此将儿子的特长班相应地一减再减,尽管如此,她却“意外”得到了老师“最不合格的妈妈成就最合格的儿子”的完美赞誉。“人们常常觉得驾驭的事情越多越好,其实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两件就可以了!对待儿子,我要求很低,只要他是一个内心完善,懂得感知幸福的人就好!”虽然这样说,她仍为了陪伴儿子成功减肥而计划让自己事先增肥,为了不让孩子孤单从小为他物色一个合适的伙伴……在她的身上完全能看到教育的最高境界——用心而无痕!盛红晶就是这样用她“理性但不失热情、现实但不乏理想”的生活方式诠释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晌午的阳光在雷雨后将天空涂蓝,云朵依稀可见。当内分泌病房的娘子军团队依旧为健康的丰碑忙碌雕刻时,盛红晶像个短暂的掉队战士,匆忙地与我作别后迅速地归队了,看着她跑去的背影,又一边回头对我说:“别忘记把我照片弄得好看些!”她真可爱。
宣传科 韩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