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升。面对重症医学领域的迅猛发展,2005年6月,我院正式成立了ICU(重症医学科)。在成立至今的六年来,ICU从占地面积200平方米、5张监护床、10名医护人员的起跑线上起飞,如雏鹰展翅,不负众望,用坚实的脚步度量出一段段生命的传奇。科室在六年的发展中不但着力于危重病症的救治,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于重症医学领域。作为辽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重点科室之一,重症医学科每年让数以百计的危重病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2000多个日日夜夜,ICU人用无私的大爱执着地坚守在生死的边缘,无论是在某一次抢救成功后掺杂着辛酸的喜悦,还是在无数次重复的工作中带有疲惫的欣慰,都已被岁月悄然地载入生命的史册,一页页,百转千回。
李克(重症医学科医生):科室成立时我们的环境确实挺简陋的,值班室换衣服都会撞身子,那时候我们3天一个夜班啊,连续有手术时,妻子要把换洗的衣服送到科里来。面对重症病人,我们ICU人要做到既快又稳,和死神抢时间啊,容不得一点犹豫和马虎。除此之外,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病人,他们的病情随时可能出现变化,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从病史到手术前后的情况都需了解,以便在应对病情变化时拟定最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当然,在六年的时间里,我们也不断地积累经验,比如,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实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不但能够改善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脑缺血,也同时减少再出血发生率等等,对于广大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无论是从05年科室成立起步、09年拥有了新的病房、我们的队伍从起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34人,医疗软硬件配备的不断完善,让我们像拥有了更高端“武器”的士兵。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探索,向更高更远的重症医学领域进发。
李晓英(重症医学科护士):刚刚接触ICU病人的时候,确实有些紧张,当时护士长李宏飞去上级医院进修,经过学习得回来的经验是我们心里的定海神针啊。当时在面对第一例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时,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做好病人机械通气监测,护士长3天3夜没有回家,为的就是能给重症病人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护理。六年里,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开展了有创血压监测、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新的护理项目。尤其是去年6月13日,科室作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科室,率先正式取消了家属陪护。当时运行了仅1天,我们的表现就消除了护士长的忐忑和家属的担心。无论是基础护理还是生活护理,都需要严格地用切实的行动和从医者的仁爱之心去完成。因为重症监护区多数病人处于昏迷状态,监护大厅里只有监护仪的声音让人感觉有些冰冷,因此从取消陪护那天开始,姐妹们就商量好,为病人实施任何操作时,即使他们是无知觉的昏迷病人,也要给他们语言上温暖的刺激,“接下来我们要翻身了”“饿了吧?下面我们开始鼻饲。”“大娘,你看今天的天气多好,你可要快些醒过来啊!”其实对重症病人的护理在我们看来是多元化的,我们相信,病人能够听得见。
张春雷(重症医学科主任):若是回顾这六年,我真的感激兄弟姐妹们和我一同撑起了重症医学科的一片天,还要感激医院及其兄弟科室的关爱。特别是2009年4月,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医院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拥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家。从蹒跚学步发展到稳步前行,如今的我们拥有实力雄厚的医护团队,辽北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占地面积达800多平方米的宽敞监护大厅,飞利浦中央监护系统,科学方便的吊塔,美国e360呼吸机、持续血液净化机以及亚低温治疗仪、除颤器、心电图机、多台输液泵、注射泵等先进的设备都是ICU丰厚的羽翼。我们作为专业技术领先、医疗设备先进、治疗环境优越的医院重点科室,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此推动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
李艳杰(骨外二科护士长):我于05年至06年在ICU工作了一年的时间,在那里我曾经历过严格的锻炼,将护理理论与实践得以提升。ICU是集多科病种于一体的科室,对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职业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因此时刻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渊博性、工作态度严谨性、思维敏锐性和判断逻辑性。在ICU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是我个人在作为一名普通护士阶段收获最多的一年,那里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收获到了一种意志和态度。比如在面对很多昏迷病人时,我们的工作都是没有回应的,或者重复的工作内容最终面对的仍是最坏的结果,但在我看来重症监护要求医护人员的并非机械性工作,我们的工作要有情感,我们的手要有温度。站在生命的面前,他们需要的是积极、阳光和坚持!ICU成立的六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是每一个在ICU工作过的人共同的骄傲,那里曾留下过我们的脚步。
后记:重症监护大厅里的监护仪兀自作响,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像一片片绿荫轻轻地穿梭。在六年后的今天,他们并没有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而疏忽肩头的使命,随即便迅速地投身于紧张的工作任务中。在一张张看似平静而专注的表情背后,没有人能看得出他们是如何历经沙场、如何用坚定的信念应战“生与死”的不确定。
重症医学科 李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