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我院外周介入成立以来,收治仅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诊断并选择介入治疗的病人已超过300例,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89岁,由此为病因引起肺栓塞的病人5例,血栓治疗后仍然复发的病人超过了10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疾病广泛,妇科疾病、骨科疾病、外伤等皆可引起,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给患者造成的残疾和死亡威胁,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都是非常重的。因此,作为介入专业人员,有责任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加以宣传,一旦发病,早诊早治,从而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图1)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并阻塞静脉管腔,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下肢明显肿胀(图2)、疼痛,皮温及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本病在急性阶段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部分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肺栓塞而导致死亡。部分患者将造成程度不一的静脉瓣功能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残疾。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以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超声检查结合静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血栓形成早期可选择抗凝治疗,必须手术的可经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腔静脉放置滤器(图3),防止血栓上行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然后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找到血栓最多处,将溶栓导管放置在血栓中(图4),直接注入溶栓药物,保留溶栓导管到病房,每日两次注入溶栓药物,定期复查造影,直至血栓溶解后拔管。如果已经发生肺栓塞的病人,也可将溶栓导管直接送入肺动脉血栓处进行溶栓(图5)。术后根据医嘱服抗凝药,预防血栓再形成,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尽管我们有非常好的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但我们更希望广大市民能够提高防病意识,积极预防,尽量避免或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对既往有周围血管疾病史的高危病人,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避免血栓形成。1.指导病人避免久站、坐时双膝交叉过久。2.休息时抬高患肢。3.术后、产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经常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骨科病人、卧床病人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告知病人腰带不要过紧,勿穿紧身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5.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如散步、抬腿等活动。6.控制饮食,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酒。7.要有自我保健意识,保持心情愉快。8.已手术的病人要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出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温度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目前,全省三级甲等医院相继成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控体系,我院VTE防控体系已于5月25日正式成立,目的就是降低由于深静脉血栓造成肺梗塞所引起的死亡率,同时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
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健康快乐地生活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心愿,让更多的人了解此类疾病,并很好地防治此类疾病,更是我辈之责。
导管室 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