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患者和家属来病理科询问,为什么医生让我做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多钱?为了揭开免疫组化的神秘面纱,今天在此为大家简单介绍下。
人体内很多器官和组织的组成细胞,由于起源一致,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很多时候是很难靠形态来区分的,在过去没有免疫组化的情况下,人为的识别是一种经验积累,有很强的主观性,当然错误就难以避免。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们将免疫组化比喻成细胞的“血型”鉴定。众所周知,人类常见的血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但事实上红细胞的血型抗原有23种,白细胞更有112种之多,而病理中涉及的种类和分型更是多种多样,靠什么来识别?只有靠免疫组化这个“细胞血型”鉴定方法来确定“它是谁”,从而进一步搞清楚“它想干什么” ,最终弄清“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免疫组化的主要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表达与鉴别诊断
通过不同肿瘤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体,帮助病理医生更清楚地认识肿瘤细胞的真正来源,以纠正在主观认知上的偏差,确保病理诊断的可靠性。直到今天,免疫组化技术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有上百种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抗体的发现和应用,从而使认识肿瘤细胞的依据越来越具有客观性。
二、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
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是近现代病理学诊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绝大多数患者最关心的临床诊断,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也就成为免疫组化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以P16(宫颈癌)、P504S(前列腺癌)、Ki-67(肿瘤增殖、预后监测)、PCNA(肿瘤增殖、预后监测)、P53(癌基因、预后监测)等为代表的数十种恶性肿瘤相关抗体相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性质的判断和预后,从而使恶性肿瘤的辨识更加精确。
三、肿瘤药物的使用指导
病变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那么下一步传统治疗除了手术,就是放化疗了,进入21世纪,分子靶向治疗又逐步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胰腺癌、肝癌、胃肠间质瘤等诸多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在复发转移病例中,几乎成为终极治疗方案。我们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初步判断患者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范围,为下一步更精确的检测提供筛检依据。
可见,免疫组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病理学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常规病理诊断中不可替代的辅助诊断技术,更是病理科质量控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常规病理学诊断、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病理科的“三驾马车”,只有它们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病理诊断质量才能真正有所保障。
病理科 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