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常规CT扫描是鉴别脑缺血性梗死和出血的重要工具,能够早期确诊脑出血,然而在缺血性梗死早期,其异常改变轻微或无异常改变,所以难以诊断,尤其是梗死前期的脑缺血,常规CT更是无法显示。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快速简便,能够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可早期诊断脑缺血,有利于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众所周知,当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时,机体可以通过小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相对动态稳定,脑血管通过这种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称为脑循环储备力(CCR)。从脑血流量(CBF)变化过程看,脑血流量的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经历了3个变化时期:首先是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的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其次是脑局部CCR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改变;最后,由于CBF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才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即脑梗死。我们将前2个时期称为脑梗死前期。在脑梗死前期的I期,由于CCR发挥作用,病人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II期,CBF下降到电衰竭阈值以下,CCR失代偿,进入“贫困灌注”状态。这一状态甚至可以持续数年,临床上可以出现头痛、肢体力弱、肢体的轻微抖动和言语欠流畅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TIA。
采用动态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的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脑CT灌注成像是指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的CT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利用该曲线计算出以下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
根据脑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程度以及CT灌注成像表现,将脑梗死前期的2个期分为4个亚型。Ⅰ期分Ⅰ1和Ⅰ2, Ⅰ1:脑血流速度发生变化,脑局部微血管尚无代偿性扩张。灌注成像见TTP延长,MTT、CBF和CBV正常。Ⅰ2:脑局部微血管代偿性扩张。灌注成像见TTP和MTT延长,CBF正常或轻度下降,CBV正常或轻度升高。Ⅱ期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Ⅱ1:CBF下降,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以及CBF下降,CBV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Ⅱ2:局部微循环障碍。灌注成像见TTP、MTT延长,CBF和CBV下降。
另外,血管闭塞致供应区缺血超过一定时限后,即发生脑梗死。梗死灶周边部有一层尚未死亡的神经元和水肿带(半暗带),这部分组织若能及时恢复血供,则能完全治愈。有研究发现通过灌注检查,可以区分梗死区和半暗带区,缺血脑组织平均通过时间延长,血容量明显降低,提示为不可逆损伤;而平均通过时间延长,血容量轻度下降,提示为可逆性损伤。
此外利用容积CTP的扫描图像,可重建出颅底Willis环,很好地显示缺血区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总之,脑容积CTP作为一种功能性影像,能够为脑缺血患者提供更全面、详细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明确低灌注区及其范围、位置,推测半暗带区域;结合重建颅底Willis环,能了解相应供血动脉情况,从而能及时追查病因,避免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我院新城院区的双源螺旋CT,就可进行这一检查,它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指导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价值。
影像科艾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