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病人做完磁共振(MRI)检查的片子上面会有不同的成像,总有一些临床医生会问我们:磁共振各个序列成像怎么区分?每一个成像代表什么意义呢?在此,我们先了解几个临床上常用的、不同的几个“像”的临床意义及表现。
磁共振的基础涉及多学科,其原理比较难懂,我们现在要以最少的知识点T1、T2为切入点迅速切入进行简单学习。磁共振的靶子是氢原子核,也就是说,我们拿氢的原子核形成的磁场与外加磁场形成共振。为什么选中氢呢?因为人体内氢原子核只含有一个质子不含中子,最不稳定,最易受外加磁场的影响而发生磁共振现象,而且它是人体内最多的物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人体内的氢原子核看作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自然状态下氢原子核进动杂乱无章,磁性互相抵消,人体并不表现出宏观磁化矢量。进入静磁场后氢原子核磁矩(描述磁性的物理量)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互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氢原子核合成总磁化矢量即为磁共振的信号基础。弛豫:自然界的一种固有属性,即:任何系统都有在外界激励撤销后回到原本(原始、平衡)状态的性质,这种从激励回到原本状态的过程就是弛豫过程。弛豫快慢用T(即弛豫时间)来表示。T1是纵向弛豫;T2是横向弛豫。
T1加权成像(T1WI):临床上常规MRI序列,反映组织纵向弛豫的快慢,T1值越小→纵向磁化矢量恢复越快→已经恢复的纵向磁化矢量大→MR信号越高(白)。T1值越大→纵向磁化矢量恢复越慢→已经恢复的纵向磁化矢量小→MR信号越低(黑)。多数病灶在T1WI上呈不同程度低信号,T1WI高信号的常见原因:1、顺磁性物质(血液成分、黑色素、糖原)2、蛋白增多(蛋白浓度增高的囊性病变)3、甘油三酯增多(脂肪组织、脂肪变性、液体脂肪)4、矿物质沉积(钙化、铜沉积、锰沉积)。那么,怎样才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出来哪一张是T1呢?——看脑脊液(T1上的脑脊液是黑色的),T1看组织结构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T2加权成像(T2WI):反映组织横向弛豫的快慢,T2值小→横向磁化矢量减少快→残留的横向磁化矢量小→MR信号低(黑)。T2值大→横向磁化矢量减少慢→残留的横向磁化矢量大→MR信号高(白)。多数病灶在T2WI上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常见原因:1、顺磁性物质(血液成分、黑色素、其他顺磁性金属沉积)2、蛋白过多(蛋白浓度极高的囊性病变)3、脂肪组织抑制后4、质子密度太低(密实钙化、骨质结构或骨化、气体、密实纤维组织韧带或肌腱等)。怎样才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出来哪一张是T2呢?——还是看脑脊液(脑脊液是白色的),该像(T2)主要是病变显示的清楚,在黑(正常组织)中找白(病变)。
FLAIR序列:为快速反转恢复序列之一,T2压水像,即T2的基础上把水(脑脊液)抑制掉,暴露出被脑脊液掩盖的病灶。多数长T1长T2的成分在FLAIR上呈高信号(除了接近纯水的液体);接近于脑脊液的液体成分在FLAIR上呈低信号;短T1长T2的成分在FLAIR上一定呈高信号;长T2较长T1的成分可能在FLAIR上呈等信号。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以磁共振流动效应为基础的成像方法,DWI观察的是微观的水分子流动扩散现象。是使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扩散敏感梯度场。该梯度场对静止组织作用的总和为零,但水分子在不断扩散,受该梯度影响而产生相应变化。梗死区域水含量增加,其早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子扩散下降,而在产生T2信号改变之前,脑发生缺血时,DWI先有异常,出血在6小时内(超急性期),此时溶栓治疗疗效最佳。
以上内容不是最专业的核磁共振讲解,是笔者通过对杨正汉老师及其他老师课件的学习和领悟,重新整理出来的,也许不是特别完整,或者存在漏洞,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和知识点,是因为我知道临床工作非常繁重,在知识补充上简洁明了,让临床医生可以省时、准确地获得诊断是最重要的,大家简单入门是目的,若有不当之处,肯请大家多多指教,期待我们共同提高。
放射科 易秀云